首頁 邁向智慧校園的區域信息化管理與實踐.北京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實踐與成效

3.4 數字校園服務體係

字體:16+-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造成了學生認知方式、教師教學方式、校園管理方式等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本節從新時代、新方式、新需求、新問題角度出發,討論如何借助市、區、校三級結構下,以“市級抓統籌、區做整合、學校建特色”為指導的三級聯動數字校園推進模式建構,探索雲服務模式的數字校園發展方向,轉變傳統的學校信息化發展和管理服務方式,建立適應個性化服務需求與教育信息化深化發展要求的數字校園。

北京市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較高、信息化教育公共服務體係較為完善的地區,具有獨特的首都教育信息化發展特色。與此同時,隨著發展步伐的不斷邁進,一些問題也日益凸顯。“雙輪驅動”管理服務體係的提出和實踐正是基於這一現狀,在實踐摸索基礎上總結形成的一套具有北京市特色的信息化服務體係。

3.4.1 市、區級共性服務供給

1.麵向學校的共性服務供給

通過自2009年以來的數字校園實踐探索,我們發現市、區、校協調推進,可以較好地調動學校的積極性,但是容易出現重複建設的問題;以北京市教委為主體推進信息化,可以有力統籌全市資源,提升集約化程度,但難以滿足個性化需求。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市梳理共性和基礎需求,前端以移動服務為切入點,後端以雲計算技術為支撐,基於微信,圍繞“班級、學校、教委”三個應用主體,推出“三個微服務”,即麵向班級的“微班”、麵向學校的“微校”、麵向教委的“微決策”。

在“微班”服務層麵上,北京市於2015年9月完成“班級微空間雲服務”建設和試點應用。該服務為班主任、家長、學生提供了移動端家校互動平台。由於該平台是基於微信開發的,並集成短信、微信、郵箱等常用功能,零安裝、零部署,故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學利用班級微空間發布的資料開展“一對一”學習輔導,取得了良好效果。該項服務自2015年10月上線,短短幾個月內即有500多所學校、幼兒園自發使用“班級微空間”,係統用戶超過10000人,共組建班級1079個,累計訪問量超過86萬人次,逐步成為家校互動溝通的重要橋梁。2016年1月霧霾停課期間,微空間當日訪問量高達近5萬人次,成為部分學校主要溝通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