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有不少孩子生活在學校,食宿也都在學校,教師有機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很多,在這裏,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著重培養學生以下幾個習慣。
一、督促學生養成吃早餐的習慣
早餐是一天非常重要的一餐。睡了一夜,身體裏的血糖很低,如果不吃早餐,身體運動、學習所需要的糖分就會缺乏。有時早晨看到有人會暈倒,多是因為血糖太低的緣故。如果不吃早餐,不僅一上午肚子會咕咕直叫,胃裏難受,更重要的是,在上課的時候會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思維緩慢。有人說不吃早餐,會埋沒數學天才,可見早餐的好處。
留守兒童由於沒有家長督促,有時起床較晚,就容易忽略早餐,時間長了,會影響學生的身體發育。因此,對於留守兒童而言,引導學生養成按時吃早餐的習慣顯得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早餐除澱粉類食品外,應盡量豐富一點,吃些蔬菜、水果,還可以吃些富含蛋白質、脂肪的食物(如麵、魚類,肉類等),總之,早餐要盡量多吃一些。對於剛起來吃不下去的學生,可以試著讓他們早起10分種,活動一下,這樣他們就能多吃一些。
●不吃早餐,吃零食代替可以嗎?
當然不可以,零食的主要成分就是糖和油,而對於身體和大腦發育所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等幾乎沒有,天天以零食代替早餐,會導致營養不良。
二、引導學生認真吃午餐
學生學習了一上午,需要一頓質量較高的午餐來提供能量。一方麵,能夠保證身體健康;另一方麵,為下午的學習和活動提供能量。午餐的品種既要有米飯、饅頭等能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也要有能提供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肉、蛋、蔬菜等。雪糕、方便麵、餅幹和高溫油炸食品應盡量不吃。雪碧、可樂等碳酸飲料也不要喝,因為碳酸易和鈣結合形成碳酸鈣,將人體內的鈣破壞掉,從而影響兒童骨骼的發育。此外,吃鹽過多、吃糖過多、吃精米白麵過多、不吃早餐、隻愛吃肉、不吃蔬菜,都是兒童身體發育中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