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是指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實際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的,針對教師自身認知的、經驗的實際,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首先,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年齡特征是個體心理發展在各個年齡階段所表現出來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特征,它代表著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的整體特性。教師要懂得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並根據這些特點進行有效地學習指導。例如,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學習指導的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預習問題本來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功之一,但是小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卻沒必要一定要指導他們學會預習,如果指導和鼓勵他們學會進行課外閱讀,學會觀察,對於課堂學習來說將會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對於初中以上年級的學生來說,指導他們學會針對自身的實際,合理確定學習目標,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則是教師非常必要的工作。
其次,要針對學生認知風格的差異進行指導。認知風格又稱認知模式,指個體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表現在認知組織和認知功能方麵持久一貫的特有風格。它既包括個體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方麵的差異,又包括個體態度、動機等人格形成和認知能力與認知功能方麵的差異。既然認知風格是具有鮮明個性色彩的認知模式,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就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風格采取相應的指導措施,一刀切的學習指導並不適應所有的學生。
最後,要針對學生不同的認知策略和學習內容進行指導。一方麵,認知策略是指導認知活動的計劃、方案、技巧或竅門。認知策略對有效開展認知活動是十分重要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常用的認知策略有組織策略和精加工策略。作為教師,向學生說明和示範學習策略、提供練習機會、為策略的運用提供反饋信息是對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指導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麵,不同學習內容雖然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要求是相同的,但仍需要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指導,還需要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和要求采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