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堂教學結束應遵循的原則
(一)及時性原則
教師要及時小結和複習。心理學有關記憶的研究表明,遺忘具有先快的不均衡趨勢,及時地小結和複習可以防止學習之後的快速遺忘,提高學習記憶的效率。因此,任何一個相對獨立的問題結束時,都應及時小結、鞏固。
(二)主體性原則
學生的主體地位應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的終結,教師要立足於引導、點撥、啟迪,讓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共同完成結課。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效率。
(三)完整性原則
在新課導入時,常常設置問題懸念,引導學生去探究、解決問題,然後開始課堂學習。因此,課的結束也應當緊扣教學內容,使其成為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做到與導入新課相呼應。如果導課精心設疑布陣,而講課和結課都無下文,則在結構或邏輯上讓學生感到不完整。特別有些課的結尾實際上就是對導課設疑的總結性回答或是導課思想內容的進一步延續和升華。其次,教師的“結課”還應注意結在橫斷麵上,即講授內容告一段落,或講完了某些問題時,以使這部分內容顯得係統連貫,相對完整,即結課的另一含義就是階段知識“小結”。但此“小結”也須講究一定的藝術,使這一部分知識更顯得係統有序,學生易於掌握。
(四)針對性原則
結課要依據教學內容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來進行,做到提綱挈領,突出重點,提煉概括,升華思想,並具有鮮明的針對性。第一,結課活動要針對學生理解的疑難處、知識的關鍵處、後續學習內容的連接處展開,要通過結果進一步揭示、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並為後續教學打下基礎,埋下伏筆。第二,結課要注意對學生易錯易混淆的概念、法則、公式進行辨析,予以強調,引起重視,防微杜漸。第三,結課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一般來說,低中年級宜用活動式結尾,讓學生在遊戲、兒歌、謎語中領悟所學知識的美,感受新知識的用處;對於中高年級的學生,應側重知識的內在價值,努力在結尾時形成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