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堂打磨

主線·策略·細節——我的《月光曲》打磨記

字體:16+-

整整一個多月,我像著魔了一般,在體會,在揣摩,在思考:在清幽的月光下,在望了望身旁兄妹倆的一刹那,貝多芬心裏究竟在想什麽?10月22日上午九點十分,我在“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會”太原賽區第一會場的講台上,結束了《月光曲》一課的教學。在課臨近結束時,在《月光曲》尾聲激揚的曲調走向最強音時,我似乎找到了我苦苦尋覓的答案,我沉浸在令人感到非常幸福又讓人覺得疲倦至極的高峰體驗中:

一位學生說:貝多芬心想——知音難覓,能聽懂音樂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聽懂我的心的又有幾人,雖然我沒有力量能讓她的眼睛重見光明,但是,我能用音樂把她的心照亮,這是一首為知音彈的曲子,這時我最幸福。

另一位學生說:貝多芬心想——兄妹倆如此熱愛音樂,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要為他們去創造音樂,圓他們的夢想,真正的音樂為知音創作的,真正的音樂會是為知音開的音樂會。

從孩子們的回答來看,我感覺他們入情入境了,將心比心了,他們正用心經曆著一次走近音樂家大師的精神之旅。課後,聽課的老師通過各種途徑對我的課作了評價,以下是摘錄於網上教學論壇的一段評論。說句實話,作為上課老師,一段時間內我一直接受、享受著別人適度的稱讚。似乎隻有接受了,才對得起自己一個多月來不懈的努力;似乎隻有接受了,才對得起校長和全校老師的殷殷囑托;似乎隻有接受了,才無愧於眾多專家凝結而成的群體智慧。

蔣軍晶老師執教的《月光曲》,整個課堂流暢完美,充滿睿智,有內涵。老師提問簡潔,指向性強,一個“是什麽打動了貝多芬?”的問題引領著學生在文章的字裏行間中反複地走了好幾次來回,走進去,走出來,讀進去,讀出來。教學的主線非常清晰,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認識在不斷地加深,情感在不斷地增進。整堂課由聽寫詞語開始,並選用所聽寫的詞語根據課文內容說話。再到進入問題,自由感悟,師生共同探討問題,老師能帶著學生和聽課老師一起心動,一起思考感悟,一起心潮澎湃,這是一種內功,也是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