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堂打磨

《陶罐與鐵罐》教學設計與評析

字體:16+-

點評人:聞國強

【低段學生分析】

1.有的教材將《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放在第7冊,有的教材將《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放在第6冊,而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將《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放在第5冊。盡管文章內容是一樣的,但針對不同學段孩子所設計的教學肯定要有所區別。因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其認知水平、人生閱曆,心理特點都是不一樣的。尤其三年級上學期的孩子知識儲備還不多,對這個複雜紛繁的社會缺乏了解,各方麵語文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我們教師不要刻意追求讓三年級的學生對文本理解得很深,否則可能演化成一次“精神侵略”,不要刻意追求讓三年級的學生熟練掌握文本中的語言形式,例如將對四、五年級乃至六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提早引進三年級課堂,讓學生根據文本創編等,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總而言之,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不要過於強調“超越文本”。

2.《陶罐與鐵罐》是一則童話,作者反映的主題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是沒有必要的,別人也有比你強的地方”。這句話出現在原文的結尾,收錄到教材中後省去了。也就是說,童話要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這個道理。故事中的兩個角色——陶罐與鐵罐而言,陶罐有它的優點:樸素、美觀、保存時間長;鐵罐也有它的優點,結實、美觀,易攜帶,用途廣。然而,三年級上學期的孩子在自主閱讀這則寓言時,往往會過於沉浸在故事情節中,而使自己的認識出現偏差,他們會認為陶罐是很“好”的,幾乎是“完人”,沒有什麽缺點,而鐵罐是“不好”的,幾乎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這種認識上的偏差,需要我們老師在具體的課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導“修正”,我們絕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而放棄這種引導,因為這是學生對這篇課文所要達到的理解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