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考試曆史的現實觀照:融匯古今古今的教育研究

東亞科舉文化圈的形成與演變[1]

字體:16+-

科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方麵。作為中國古代人文活動的首要內容,科舉的影響既深且遠,它不僅在當時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還逐漸影響到東方周邊國家。以往許多人隻知道科舉是中國的“特產”,了解一下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模仿實行科舉的情況,便知道這種“特產”曾出口過。以往筆者曾論述過中國對日、韓、越三國科舉的影響[2],本文將進一步探討此問題。古代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國與中國一起形成了一個東亞科舉文化圈[3],其深遠的影響,至今從這些國家大學入學選拔時注重考試這一點還可以明顯看到。

一、賓貢進士懷柔遠人

唐代中國是一個國力鼎盛、蓬勃開放的國度,具有一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恢宏氣象。作為先進文化之邦,唐都長安成為四夷向慕、萬方輻輳的國際性大都會,許多周邊國家都派遣留學生來華學習。這些異國學子修習中國的經籍詩賦之後,可與中國的生徒、鄉貢一樣參加科舉考試。為了優待異邦士人,從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以後,在每年的進士科考試中,往往照顧錄取一至數名外邦舉子,稱為“賓貢進士”。

新羅人崔致遠曾說唐廷對待異邦士子,“春官曆試,但務懷柔。此實修文德以來之,又乃不念舊惡之旨”[4]。可見唐代在科舉中采取懷柔政策,對異域舉子有所優惠。由於外國舉子才學程度與華人有所差別,為了優待那些異邦舉子,特設保障名額,或放寬條件,或單獨別試,錄取賓貢進士。《冊府元龜》卷六四一《貢舉部·條製》載,五代後唐天成五年(930年),中書門下奏文說:中書省按規定複核該年進士所試詩賦,重試發現及第進士中有盧價等七人的詩賦各有不合韻格之處,將其落下,並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