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哲學

第二節 作為場域的班級

字體:16+-

學習目標

理解班級中各個主體的角色、關係及其對空間構成的影響。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說:“在高度分化的社會裏,社會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對自主性的社會小世界構成的,這些社會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邏輯和必然性的客觀關係的空間,而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邏輯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約成支配其他場域運作的那些邏輯和必然性。”[21]

布迪厄認為,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世界的縮影,社會中的每個機構都組成一個不同的“場域”,一個大的場域是由這些相互關聯的“子場域”組成。“我們可以把場域設想為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裏,場域的效果得以發揮,並且,由於這種效果的存在,對任何與這個空間有所關聯的對象,都不能僅憑所研究對象的內在特質予以解釋。”[22]因而,“一個場域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係的一個網絡(network),或一個構型(configuration)。”[23]那麽,什麽是布迪厄認識的“場域”呢?關於這個概念,布迪厄曾這樣說過:“我將一個場域定義為位置間客觀關係的一個網絡或一個形構,這些位置是經過客觀限定的。”[24]由場域的定義可以看出,我們所身處的場域不能被理解為一定的邊界物或被邊界所包圍的領地,更不等同於一般的領域,而是一種包含著力量、生氣和潛力的力場。另外,場域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隻有置身於關係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場域的意義。

班級作為一種社會組織體係,由各種組織力量構成了教育教學場域。[25]布迪厄在使用“場域”的概念的時候,突出其作為各種力量之間所構造的鬥爭的場所。所以,布迪厄使用的場域概念是和“慣習”“資本”等聯係在一起的。班級作為教育場域,雖然並沒有顯示出明顯的“鬥爭性”,但是場域中的個體仍然會采取各種策略來提高和保護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教師和學生,甚至家長都是班級場域中的行動者,行動者的各種策略都取決於他們在場域中的位置、擁有的資本以及資本發生作用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