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麵對價值迷思,在處理班級問題上秉承正確的教育理念和立場。
班級作為一個群體生活組織,教師作為管理者,其管理理念背後的價值觀是關係到班級建設非常重要的問題。作為一個“共同生活的組織”,師生關係是權威的還是民主的?在麵對班級中的規則,教師的理念是規訓式的還是著眼於學生的自由發展?學生的自由在班級中的限度如何?如果班級中存在“異類分子”,教師如何麵對學生的差異性表現?公正理念下的班級公共生活對於教師和學生都意味著什麽?可能每一個班級中的教師都會麵對如此的價值迷思,在混亂中我們不是要給出一個確定性的答案,我們隻是和每一個教師在尋求答案中共同反思,不斷前行。
一、“共同體”中的權力與民主
班級是師生共同構成的場域,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共同體”。在班級中,師生關係是其中的主體關係,也構成了一個班級的生態係統。班級中的教育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師生關係維係下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師生關係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是全麵而深刻的,不僅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還對學生個性、社會性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師生關係也影響學生性格的形成。人的性格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而師生關係是學生生活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師生關係為學生提供堅實的心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在心理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學生逐步形成一些優良的品質,如信任、寬容、善良、尊重、同情等,在此基礎上,學生的社會性也會向更高水平發展,如追求社會公平、承擔社會責任、實行公民權利等,而在不良師生關係中,學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或形成不正常的滿足方式,學生的個性和社會性很難向更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