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哲學

第一節 教育目的的哲學意蘊

字體:16+-

學習目標

了解教育目的內涵和結構,熟悉教育目的確立的多重維度。

教育目的說起來簡單,卻也是一個複雜的範疇。當我們說起教育目的,說的是否是同一個“教育目的”呢?教育目的對於教育行為的必要性何在呢?這就要對教育目的本身做一番細致的分析。在此之後,我們才能建構起教育目的存在的意義,知曉自己所持有的是否就是教育目的,是在哪個層麵上的教育目的。繼而才能討論“應該”持有什麽樣的教育目的,受什麽樣的教育目的所引導的問題。

一、教育目的的內涵和結構

(一)教育目的的內涵

1.哲學視野下的“人的目的”

何為目的?《辭海》對目的的解釋是:“人在行動之前根據需要在觀念上為自己設計的要達到的目標或結果。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目的貫穿實踐過程的始終。它的產生和實現都必須以客觀世界為前提,同時還受一定曆史條件的製約。目的是通過主體運用手段改造客體的活動來實現的。目的有正確和錯誤之分,隻有符合客觀規律和曆史發展趨勢的目的,才能實現。”[1]

目的性作為人類活動的根本屬性之一構成了人類活動與動物活動的基本差別,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此有係統而經典的論述。“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之前,就已經在自己頭腦中把它建成了。”[2]“動物隻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進行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3]“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通過自己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變化;而人則通過所做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最終的本質的差別。”[4]人的存在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的生命活動,人的有目的性活動是“把自己的生活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誌和意識的對象”[5]的活動,也就是把“目的”變成現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