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它既含有目的、內容、製度、方法等方麵的內容,又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層次,是一個內容豐富、層次複雜的開放係統。構成教育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從事學校教育活動的人,包括學校教師、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加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體,是直接的教育者。學校教育者的主要任務是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傳授與受教育者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知識,發展受教育者各方麵的能力,促進受教育者的人格和品性不斷提高。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處於領導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主要原因在於:第一,教師承擔著傳承人類文明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重任。傳承人類文明和促進社會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兩個事物,傳承人類文明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促進社會發展是傳承人類文明的主要目的和指向。有史以來,人類文明的傳承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就是教育,教師以教育為職業,擔當著傳承人類文明的使命,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第二,教師受過專門的職業訓練。教師是一個職業,更是一門專業,沒有經過專門的職業訓練,就不能勝任教師這個職業,更談不上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世界各國都設有教師準入的條件,隻有滿足這些條件的人,才能擔當教師這個職業,這充分說明,教師是一個經過專門培養、嚴格考核、國家認證的特殊職業,不是什麽人想做就能夠做的職業。正因為如此,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做什麽和怎樣做,教師是內行,是能手,是專家。第三,青少年處在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青少年是教育的對象,是學習任務的承擔者,從某種意義和某些方麵上說,他們可以也應該是主動學習者和自我教育者,但從總體上看,他們是受教育者。換句話說,接受教育是青少年學生的基本角色定位,此為一方麵;另一方麵,青少年可以不接受學校教育,自己做主、自我發展、自學成才,實踐表明,這條路上的成功者寡,失敗者眾,且這是一個艱苦的、漫長的漸進過程。學校教育則不然,它能夠讓眾多的青少年學生實現快速發展,通過二十年左右的學習時間,接近或達到某學科領域或某一專業的前沿或巔峰。因此,接受學校教育是一種明智的選擇,而放棄學校教育的代價和損失對青少年個體而言是難以估算的,對國家而言是無法承受的。從學校教育看,教育者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資格的專職教師和相對固定的兼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