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學基礎

第二節 教學實踐基礎

字體:16+-

很顯然,教學不僅是一種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種實踐。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或許了解了有關教學的一些基本知識,但仍不足以為進行教學實踐提供足夠的幫助。為了開展教學實踐,實則極其有必要從教學發生的過程、原則、方法和策略等方麵探索教學本身具有的規範。

一、教學過程

(一)教學過程的概念與本質

教學過程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的、任務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係統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智力和體力,形成科學世界觀及培養道德品質、發展個性的過程。通過教學過程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從而使自身得到發展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而且這種活動具有自身獨特的性質,主要表現為人為性、整體性、實踐性、曆史性等特點。

對教學過程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曆程,曆史上不同教育家、思想家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麵以及使用不同的方法表達了他們對教學過程的觀點。在我國古代教育家中,孔子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學思行相結合的過程。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他的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相結合且提倡“躬行”,要學以致用。在外國教育史上,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主張從對事物的感知出發展開教學,從這也能看出誇美紐斯的教學思想中有提倡教學直觀性原則的因素。對於教學過程的理解,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以其“統覺”思想為基礎,從感知新材料、新舊資料聯係、知識係統化、知識的應用幾個階段,即明了、聯想、係統、方法四個階段來表達他的教學過程思想,這一思想經席勒等人的補充發展成為“五段教學法”。另一位在教育史上聲名顯赫的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教學主張是“從做中學”。“經驗”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基於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的基本原則,杜威認為兒童的經驗應該來自行動,使兒童在活動中得到學習與發展。而能夠將經驗中的模糊、疑難、矛盾等紛亂的情境轉化為清晰、連貫、確定等和諧的情境主要依靠思維的作用。為此,杜威提出了思維的五個步驟:疑難情境、確定疑難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推理能夠解決問題的假設、檢驗假設,並依據思維的五個步驟形成了“五步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