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評價的概念
課程評價是係統地運用科學方法,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和實施是否實現了教育目的,實現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課程設計的效果,並據此做出改進課程的決策。課程評價的對象包括課程的過程和產物。
二、課程評價的取向
不論教育者對評價對象做出何種決定,他們在評價時必然會反映出某種基本的取向。比較典型的取向有:科學主義的與人文主義的取向;內部評價與結果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
(一)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取向
持科學主義態度的人相信真正的實驗,而實驗通常集中在結果或影響上,並且有三個程序: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條件是適當的,其中至少一個條件是慎重幹預的結果;②以形成等值小組的方式分派給個人或機構的條件;③根據同樣的結果測量評估所有參與者。所有收集的材料都是定量的,因為可以進行科學地分析、比較,並在此基礎上做出有關課程計劃的決定。
人文主義則認為實驗是不可接受的,對他們來說,自然主義的安全研究是“包治百病的良藥”。一個人文主義者會研究一個已經處於適當位置的方案,而不是研究評價者強加的方案。如果個人被指派一種處理方法,那是因為所研究的政策要求指派,反映派不是出於研究的緣故做出的。方案是通過編製和當事人的眼睛來審視的。自然主義者會對不同的方案提出不同的問題。收益要描述,而不是歸為質量;觀察是機會主義的,而不是預先組織好的。
(二)內在評價與結果評價
內在評價準則通常都直接指向課程計劃本身,有時則可能隻關注評價課程實施後的結果。即隻是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這項課程計劃好在哪裏?課程生成評價者也可以就課程計劃所包括的特定內容、課程內容的正確性、課程內容排列的方式、課程計劃所涉及的學生經驗的類型,以及所包括的教學材料的類型,來評價課程計劃本身的價值。人們也可以假設:如果課程計劃設計、組織得很好,並有可靠的基礎,就有可能在促進學生學習方麵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