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學概論

三、教育學的曆史發展脈絡

字體:16+-

信息窗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任何事物都處於不斷的變化發展之中,教育思想也不例外。教育活動本身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由早期的原始形態教育,發展為現代形態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在內的大教育體係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隨著教育實踐的發展,作為對教育實踐的認識成果,教育理論也在不斷發展。正如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正是因為教育思想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就更需要理清其脈絡,發現其規律。

人類的教育活動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曆史過程,人們對教育的認識也隨著教育實踐活動的發展不斷深化。

(一)教育學的萌芽

教育成為人類獨立的社會活動之後,伴隨著教育實踐的不斷發展和教育經驗的日益增多,一些思想家開始對教育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和概括,對教育問題進行研究,並在他們的政治、哲學等思想中有了對教育問題的論述和說明,如中國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昆體良等人,他們在闡述各種社會現象的同時也闡述了教育現象,在提出其哲學、政治學觀點的同時也形成了豐富有價值的教育思想。

1.古代中國

(1)《論語》

《論語》是我國古代一部記錄孔子與其弟子之間相互問答的著作,共20篇。作為我國古代反映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論語》對“教”與“學”的諸多方麵的論述,對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於“學”的教育思想。《論語》開篇即論“學”。孔子對學習的論述,一是強調認識與實踐的統一,“學而時習之”;二是強調學思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是強調學行結合,“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四是強調學以致用,“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五是重視溫習與總結,“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