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學概論

第四節 德育實施

字體:16+-

學習目標

應用德育的模式、原則、方法和途徑。

一、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是道德理論、道德發展理論、德育目標、內容及方法的組合方式,是在一定道德理論指導下,依據德育過程的規律、經長期德育實踐而定型的德育活動結構及其方法的策略體係。它是德育理論與德育實踐溝通的中介和橋梁,是德育理論的具體化與程序化,是對德育實踐的概括化與簡約化的描述。在此,我們主要對國內外幾種較具代表性的德育模式進行詳細闡述。

(一)國外主要的德育模式

目前,國外較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模式主要包括道德認知發展模式、體諒模式、價值澄清模式、社會學習模式、集體教育模式等。在前文中,我們已對道德認知發展模式、價值澄清模式做過詳細闡述,不再重複。

1.體諒模式

20世紀70年代以來,多元價值觀並存的狀態,衝擊了歐美國家的各種社會權威和傳統價值觀,人們陷入價值迷失的窘境。大量犯罪行為滋生、青少年精神世界迷、對社會和他人冷漠,體諒模式應運而生。體諒模式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歐美流行的一種德育模式,其代表人物是英國學者彼得·麥克菲爾等人。這種模式重視道德體驗,以培養學生體諒他人的品質為核心,通過對具體道德情境的討論以構建和諧的道德關係,旨在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該模式的主要思想,體現在《生命線》及教師參考用書《學會關心》之中。

(1)理論假設

體諒模式的理論假設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麵:第一,教育的基本職責是幫助學生滿足與人友好相處的需要。第二,道德教育的核心在於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體諒。第三,鼓勵青少年試驗各種不同的角色和身份。第四,教育即學會關心,注重教師的道德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