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人類屬性決定了人類社會化的形成。人類不管通過個體還是通過集團、國家、組織,都是通過積極主動的競爭、合作,以精細化的分工等實現人類社會化的改造,在此過程中,建立共同遵守的製度、合約與法律是人類屬性追求的必然。
生命本質屬性是統一的,但是,不同生命個體,在構建自身與第二結構係統要素關係的過程中,形成了生命個體自身而非其他生命個體的結構係統。因此,所有生命個體在具有生命共同本質屬性基礎之上,形成了屬於生命個體自身屬性特點。基於此,人類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進行了眾多研究。這裏介紹生理基礎及有代表性的心理學實驗結論及其新解,對人類本質屬性特點給予佐證。
人類屬性特點的物質基礎
(觀點)動物界當然包括人類,存在記憶的物質基礎。
記憶伴隨著人類的存在而存在,伴隨現實經驗關係記憶的強化而加深。
人類逐漸學會用兩腳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出來,為人類能夠勞動提供了可能。從解剖學看人類記憶的物質基礎,科學研究發現:大腦是人類貯存記憶、思維、語言等物質基礎的器官。“大腦半球表麵被灰質覆蓋,稱大腦皮質,即是由大腦的神經細胞的胞體(又叫神經元)組成。大腦皮質的總重量為600克,占全腦皮質的40%,麵積約為2200平方厘米,大腦皮質分為新皮質(出現在爬行動物,主司運動與思維、語言等)和舊皮質(主要調節內髒活動),人類的新皮質占96%。人類的大腦半球極為發達,左右大腦半球間有直立深邃的大腦縱列,大腦縱列的底端有連接兩個半球的巨束纖維——胼胝體,負責左右腦的信息溝通。信息的傳遞靠神經元之間的聯係,其中神經遞質在神經通路連接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5]因此,人類大腦為人類記憶、語言、思維等提供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