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實踐”的方法是受教育者使教育發生“內省”與“質疑”的基礎。
學前實踐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
我們把人類自身器官轉化為具有工具屬性功能的過程,稱為人類工具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人類生命個體的“實踐”活動,總是伴隨著人類實踐工具的改進,在不斷地深化、擴展、提高!所以,人類重視實踐活動的同時,必須重視實踐活動工具的改進與創造。
作為學校範疇方法論上的概念“實踐”,同“擾啟”“內省”“質疑”等方法論概念所涉及的對象有所不同。“擾啟”方法的主導者一般專指教育者,“內省”與“質疑”意識方法的主體一般專指受教育者,而“實踐”概念方法的主體既指教育者,也指受教育者。所以,不管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實踐”的方法論都應該引起“構成教育矛盾雙方”的重視。也就是說,不管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實踐”的方法,都是完成教育本質不可或缺的方法,即教育矛盾的雙方離開了“實踐”,則不可能產生真正的教育。
因為,從本質上講,人類生命個體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即人類生命是在“實踐”中,形成了生命的器官,當然包括細胞、神經組織等構成的器官。然而,人類的神經組織係統,一方麵是人類生命個體在與第二結構係統要素建立關係態的“實踐”過程中得以形成與完善;另一方麵也是人類生命個體與第二結構係統要素建立關係態的“實踐”過程中,將現實經驗關係及時輸送給人類第一結構係統的相關要素——如人類各器官的形態,即人類生命個體曆史經驗關係記憶。除此之外,人類現實經驗關係除以曆史的記憶固化為人類器官之外,還通過人類生命個體的神經組織載體傳輸給特有的組織器官——大腦記憶,如“海馬”區域進行貯存。正如我們前麵討論“記憶”那樣,隻有人類生命個體通過“實踐”,將在“實踐”中獲取的與第二結構係統要素建立關係態的現實經驗,通過神經組織傳導後,才可能在人類的特定組織器官形成相對應的記憶物質的激發態。當然,不同的“現實經驗”對應不同的記憶物質激發態。因此,隻有人類生命個體在豐富的“實踐”中,獲取豐富、深刻、廣博的現實經驗關係,才可能刺激人類生命個體生產更多的記憶物質並提供豐富的記憶材料。也就是說,人類生命個體離開了“實踐”,人類第一結構係統要素與第二結構係統要素無法建立關係態,不能形成現實經驗關係,也就無法提供人類生命個體所需要的“記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