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理想教育文化社會範疇標準的特征{尊重 民主 責任 科學},是貫穿生命個體追求幸福生活全過程的基礎要件;學校範疇標準的特征{擾啟 內省 質疑 實踐},是學校為生命個體較好地實現社會範疇標準特征的外部動力源;生命個體範疇標準的特征{獨立 追求 養控 審美},是生命個體自身較好地實現社會範疇標準特征的內部動力源。
眾所周知,製定標準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製定理想教育文化在“三大範疇”中的標準更難。但是,隻有有了標準,哪怕是隻找到標準的某些特征,以此來衡量確定教育方向,以便能夠推動教育由現在的“實然教育”向“應然教育”方向發展,最終才能趨近人們追求的理想教育文化,實現生命個體追求的幸福生活的目標。換句話說,有了標準或標準的特征,才可以應用理想教育文化的標準或標準的特征,衡量、評價、督導“實然教育”,以實現理想教育文化所具有的“應然教育”,更好實現人類對教育的本質追求。但是,怎樣才能找到較為科學的理想教育文化標準或標準的特征呢?或者說,製定這一標準或描述這一標準的特征,元基礎是什麽?下麵嚐試給予討論。
1.關於理想教育文化在社會範疇中標準的特征
理想教育文化追求的目標是使人類生命個體實現幸福生活。而人類生命個體本質屬性是追求生命最優,其實,追求最優與追求幸福生活是相一致的,所以理想教育文化的目標追求,也就是人類生命個體本質屬性的體現。
人類生命個體在生命的全過程中,其本質屬性不會發生變化,隻不過是不同階段(如嬰兒期、幼兒期、少年期等)其靈動能力有所變化而已。因此,人類生命個體不管在生命全過程中的哪個範疇,追求生命最優或幸福生活的目標不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