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慶市舉辦校園文化節,我應邀參加。開幕式在桐城中學舉辦,借此機會全麵細致對桐城中學進行了考察。
桐城中學由桐城派後期大師、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1840—1903)先生於1902年創辦。汝綸大力提倡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知識,為國育人,以求“富國強兵”。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並深入探求西方的科學和哲學。為勉勵後人,他親筆題寫“勉成國器”的匾額和“後十百年人才奮興,胚胎於此;合東西國學問精粹,陶冶而成”的楹聯。這所學堂即今桐城中學的前身,它是安徽省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是吳汝綸推行新式教育的實驗園地,其影響巨大而深遠。
桐城中學曆史悠久,人才輩出,我國前駐法大使、文化部部長黃鎮;農工民主黨首任主席、前交通部部長章伯鈞;北平市首任市長何其鞏;美學大師朱光潛;兩院院士孫德和、慈雲桂、陸大道;著名核物理學家疏鬆桂、方正知;哲學家方東美;古文論家馬茂元;著名作家方令孺、葉丁易、舒蕪等曾就讀於此。
桐城中學人文景觀眾多,其中校園八景令人震撼,分別是半山閣、紫藤、後樂廳、鍾樓、石刻柱、惜抱軒的銀杏樹、左忠毅公祠、二野渡江司令部舊址,現記錄如下。
一、“半山閣”
即吳汝綸創辦的原桐城中學堂藏書樓,坐落於桐城中學校園內,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曾在桐城中學堂任教的日本教師早川東明參與設計。半山閣係兩層磚木結構,由樓、閣兩部分組成,暗依“樓”西山牆而建閣,外露東山牆,故名。“閣”坐東向西,麵闊三間,寬8.9米,進深一間,長3.4米,兩層,仿歇山式頂,高8.4米,底層磚砌護牆,南北各開一門。由北門而入,有樓梯通向樓層。樓為木結構抬梁式,北、西、南三麵臨空,設欄杆扶手,可憑遠眺,簷下裝有掛落,內裝木板天花,中鑲一長方藻井,長3.7米,寬2.4米,深0.5米。山牆中間,有兩道券窗,可與東樓隔室相望。兩側,各辟一道券門,通往東樓前後樓廊。屋麵青灰小瓦,屋角設子角梁,飛簷翹角,造型美觀。閣樓中懸有吳汝綸題寫的“勉成國器”行楷橫匾及“後十百年,人才興奮,胚胎於此;合東西國,學問精粹,陶冶而成”的行楷楹聯,鎏金陽文,光彩奪目。閣東為“樓”,南北朝向,麵闊五間,寬18.7米,進深通為一同,長6.3米,高兩層,兩坡頂,小瓦鋪蓋。東西墀頭山牆到頂,前後上下設廊,兩麵四柱到頂,簷下亦設掛落。樓下廊壁,各開8麵雙開長窗,寬敞明亮。樓層木板鋪麵,板壁長窗,扶手欄杆,雕花刻木,平塗朱色,莊重大方。“半山閣”的設計形式和建築藝術,具有獨特的風格,古建築專家單士元、羅哲文、鄭孝燮曾稱頌它是“凝固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