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路上行與思

《教海探微》序言

字體:16+-

宿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宿州一中校長周道軍與我相識多年,他鄭重地將宿州二中生物老師吳立清所著的《教海探微》一書的樣稿交給我,希望我能為這本書作序。

《教海探微》不薄。翻閱著厚厚的書稿,我感歎吳立清老師的不易。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在繁忙的教學之餘學習、鑽研教育理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致力於教育教學研究,在教學研究中反思得失,在反思得失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再把這些經驗教訓上升到理論層麵並形成文字,是給自己以總結,也是給他人以借鑒。我不知道,這一切需要熬多少時日,需要忍受多少寂寞和艱辛。“小雨半畦春種藥,寒燈一穗夜修書”,看著、想著,一個勤奮、謙虛、善於思考的中學老師的形象在我眼前逐漸地明晰起來。

孔子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應當說,吳立清老師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也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吳立清老師認識到,教師的職業性質決定了教師要不斷地學習、追求、進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無止境,好的教師總是不斷地學習新理論、新知識,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地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的學生;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質量,以滿足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的需求。吳立清老師認識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於教師在教育理念上是一次洗禮、在教學方法上是一次革新。於是,不失機遇,自覺地融入課程改革,在遊泳中學習遊泳,在改革中促進自己專業化成長。從《教海探微》裏一篇篇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吳立清老師對新課程、新教材較深刻的理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根據所教學科課程目標、教材和學生實際,靈活巧妙地設計教案,科學地施教,且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課改,師生共同成長的綠色平台》《談生物科技活動在促進青少年全麵發展的作用》等文章,將生物課堂教學與科技活動有機結合,構建了“課堂教學—科技教育—科技活動”相互滲透的生物教學新模式,體現了作者對新課改的不斷探究精神。《一堂體現知識生成的辯論課》等,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打開了思維之門,在對問題的激烈辯論過程中,在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知識,教學目標水到渠成。《生物課上說“榮辱”》一文雖然短小,但反映作者在教學中能及時捕捉信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在情境中接受教育,很巧妙地向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針對課堂教學中如何靈活地運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生物教學,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有興趣地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作者寫出了《新課程教學中的範例教學法例談》。針對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評價課程教學,作者提出了《新課程背景下評課評什麽》的評課體會。凡此種種,反映了作者對新課改精神的認真學習和較深刻理解;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把新課改理念融入教學設計的全過程,體現於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作者平時還注意捕捉教育學生的每一個細節,發表了《要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素質的養成》、《教師的語言應多些“甜”味》、《把握好懲戒的“度”》等教育感悟之文,在如何教育學生方麵給人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