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路上行與思

“十五”期間安徽基礎教育的回顧

字體:16+-

“十五”以來,我省以農村義務教育為重點,義務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教育發展的水平進一步提高。2005年,全省105個縣(市、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從根本上保障了廣大少年兒童義務教育的基本權利。2005年,全省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4%,小學的畢業生升學率99.56%,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97.78%。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現有特教學校65所,在校三類殘疾兒童19159人,大多數30萬人口以上的縣都建起了特殊教育學校,全省隨班就讀實驗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80%以上,殘疾兒童少年職業教育取得較好成效。高中階段教育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初中畢業生升學率60.5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45.01%。

“十五”以來,我們重點抓了以下方麵工作:

一、重點指導,分步推進,不斷深化農村“以縣為主”義務教育管理體製改革2000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取消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民集資,農村義務教育政府投入嚴重不足和社會投入渠道喪失等問題凸顯,催生了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製進一步改革。2001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製的通知》(國辦發\[2002\]28號),首次明確: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製。圍繞這一新的體製,我省從“保安全、保運轉、保工資”著手,以撤銷鄉鎮教辦,建立鄉中心校、建立財政部門監管的縣級教育結算中心和縣教育人才中心(“一破三立一建”)為重點內容,積極探索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製和職責明確、政令暢通、人財事相統一協調的運作機製的建立,通過重點指導、分步推進,典型示範,不斷深化改革,逐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製。為全麵推進義務教育政府辦的投入保障機製的建立,我省目前正在青陽、金寨兩縣試點,並取得階段性經驗。義務教育開始由多渠道投入向以政府投入為主轉變,由“農村教育農民辦”開始向“農村教育政府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