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管理學(第三版)

第一章 教育管理學的性質和特點

字體:16+-

世界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它是由無數的事實、現象所組成的。學者們在研究這些事實和現象的基礎上,把隱藏在事實和現象背後的規律抽象出來,形成了本學科的概念、理論體係和專門的研究方法。這種概念、理論體係和研究方法是對,還是錯;是真實地反映事物內在的客觀規律,還是錯誤地或片麵地反映客觀規律,往往受到研究者主、客觀條件的限製。所以,學者之間在對事實的分析及其結論的認識上的分歧和爭論是經常發生的。美國科學哲學家庫恩(R.Kuhn)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勾畫出一個科學發展的模式:

這個模式認為,科學的發展都經曆一個科學的前期階段(又稱潛科學階段),後來在百家爭鳴中取得了某種共識,使科學進入到常態科學階段。這個階段是比較穩定的,又是發展的。當人們發現了一些違反常態的現象時,采用現有的理論和方法是無法解決的,於是就爆發了科學危機。解決科學危機的辦法就是進行科學革命。在科學革命的過程中學者們逐步形成了新的共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對客觀世界和自我的認識就是這樣不斷地提高,各個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也就日趨完善,但它永遠沒有終點。毛澤東說過:“人類的曆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曆史。這個曆史永遠不會完結。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鬥爭不會完結。在無階級存在的社會內,新與舊、正確與錯誤之間的鬥爭永遠不會完結。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範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我們對教育管理現象及其規律的認識也是如此。現代教育,特別是現代學校是工業文明的產物,它反映了工業社會對學校的要求,工業社會的一些概念也就滲透到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麵。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管理模式必將發生變化,教育管理理論也將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