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小竇桂梅老師一行去烏克蘭參加蘇霍姆林斯基誕辰90周年紀念活動,竇老師回來跟我談及此事,其中三件事情使我聽來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情是紀念大會上宣讀的總統尤先科的賀信,賀信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大意是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家,本身就是烏克蘭國家的象征,所以要感謝那些偉大的教育家們,他們的國家正因為他們而得以讓世界知名。總統的話語把教育家們抬到了非常高的高度。
第二件事情是烏克蘭整體還是比較貧窮,車子所到之處,有一種荒涼感。但烏克蘭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精神生命狀態非常好。他們走起路來挺胸抬頭,給人一種氣宇軒昂的氣度,而非萎靡不振。另外,隻要有兩個人,他們就會自動地排隊。烏克蘭人的身上體現出一種難得的貴族氣質,這裏的貴族主要是指精神貴族。
第三件事情是走進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這所原來的鄉村學校裏,有兩個重要的場所,文化活動室和圖書館。走進圖書館中,看到是一排排羅列整齊的俄語作品,包括普希金、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著作。正是這些傑出的母語作家的作品給了最邊緣的鄉村的孩子一種真實的精神之友,讓他們在人生的初始就站在個體精神發展的很高的地平線之上。
這三件事的內在聯係在哪裏呢?學校教育是我們作為中心的事物,如果說教育的中心是育人,而人之為人的核心,就在於精神的發展。個體精神發展不是在真空之中,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化乃是個體精神發展的根本性依托。教育的靈魂無疑就是怎樣引領個體精神的發展,而引領個體精神的發展最重要的方式無疑就是把本民族最傑出的作家,或者說最傑出的母語作品作為每一個人精神發展的基本資源,從而讓個體發展建立在本民族最傑出的心靈之上。文學作品無疑在此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文學教育的意義一是提高個人對母語的親近,改善個體的日常話語空間與話語的品質;二是文學通過極大地擴大人的想象力,從而擴大人的精神世界,為人的發展開辟可能性;三是文學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培養人的理想氣質,激勵或者激**人的靈魂,從而培養人的一種超越世俗的氣質來抗衡於個體精神生活的世俗化與粗鄙化。這就是文學教育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