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從這裏再出發
——在長沙市第三十七中學《中學生命課堂實踐體係構建》開題論證會上的講話
對於我來說,每一次說話都是一次體驗,我自己是把它當作一次考驗,一次精神的曆練。因為每一次說話,包括做老師,每一次站在學生麵前,其實都是一次亮相,一次自我生命的展示。不管這一展示是短暫的,還是較長時間的,它總是關係到我們在學生麵前如何顯示自己,如何或者以什麽樣的方式進入他人的心中。我以為這是個很要命的問題。
這意味著從你想說話的那一刻起,從你站在學生們麵前的那一刻開始,你就要反思,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們的世界中。那麽你如何立足於他人的世界,在此時此刻達成一種相互的成全?
所以,我們提生命化的教育,生命課堂,其核心的目標就是要提高生命質量,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提高生命的質量,而是要提高此時此地的生命質量。也就是我與孩子們相遇的每一刻,確切地說是人與人相遇的每一刻。我經常跟學生們說,我當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長,盡管我當官的意識不強,嚴格的說是很不強,但是我堅持任何時候站在你麵前說話,我哪怕說三句話,也一定要讓你們在這三句話中獲得啟示。對於我而言,這一刻,既然我跟你相遇,我要能夠給你啟示;這一刻對於你而言,我們的相遇,要能夠達到一種生命的激勵。反過來,我自己在說話的這一刻,也達到了一種提升。所以,我說,好的教育一定是雙方的,一定是過程性的,是過程與結果的統一,是老師和學生的相互成全。
說到這個課題,我覺得周校長確實有一種熱情,又比較踏實,正好符合我的一種教育實踐的理想,我覺得我們站在學生麵前,就應該是這樣的。換言之,做這個課題非常重要的一麵,就是要體現周校長或者我們學校的一種生命感,也就是說,看了這個人,有一種親切感,包括我們這個學校,走進來,就是有變化了,這就是我們做研究的一種價值,就是要提升我們的自覺,提升我們的教育自覺。說白了不是為了寫兩篇文章。寫文章又是為了什麽呢?是為了我們自己。我們做研究的意義是什麽呢?是為了我們自己。如果說真的是做一個課題,就能夠解決問題,那麽我們中國教育的問題早就解決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我們也許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通過課堂研究,我們可以讓我們自己行走在校園裏,更有生命感,更有意義,更沉穩,這是我們做課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