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讀書故事
我生命之中的第一層讀書痕跡,是始自少年的文學閱讀。大概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鄰居老師帶回一本《武陵山下》的戰爭小說,那是我最早讀到的小說,對於戰爭年代故事的喜好,是我們那個年代孩子的基本特征。暑假裏,同伴借來《三國演義》,可謂我經典閱讀的開始,盡管隻是關注了其中的故事情節,但那時對古典名著可謂心懷無比的敬意。
少年讀書的一個重要事件是在初一的時候,一個同學的哥哥送我兩卷本的繁體字《古文觀止》。雖然讀不懂,但那卻是一扇喚起少年的我的讀書夢的窗口,它讓我對讀書充滿了一種夢想與好奇。初中畢業,在縣裏參加中師麵試的時候,買到了簡體版的《古文觀止》,那個暑假就背誦了《滕王閣序》。中師三年,文學名著和現代詩歌成了我閱讀的主流。二年級的時候,買到了一本厚厚的《唐詩鑒賞詞典》,如獲至寶,從此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寢室熄燈前後在洗漱間昏暗的燈光下背誦一首唐詩,大概背了兩百多首。那個時候主要受文學夢的指引,這也是我們那個讀書年代的特色。
閱讀的轉型應該是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特別是讀了《老子》《周易》,慢慢地打開了另外一扇閱讀的窗口。從此開始逐漸接觸到哲學,特別是海德格爾,一開始接觸就讓人迷戀,盡管似懂非懂,但對個人一種思維品質的提高,起到了非同尋常的刺激作用。隨後開始了一種大量的學術性閱讀,從國外的學術大家到國內的學術名家,一點一點敞開了個人的閱讀世界,葉秀山的唯美、劉小楓的婉麗、錢理群的沉吟,不同學者的生命氣質融入我的血液之中。大學畢業,朋友贈我數本舊《讀書》雜誌,從此開始密切關注國內知名人文學者的思想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