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孩子學語文,要手把手地教,實打實地教。
我這樣說,有的理論家可能不讚同。怎麽能這樣呢?要改變學習方式,要“自主、合作、探究”,但不要忘了,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從理念出發。生搬硬套,有時是要碰釘子的。
不要隻從字麵上理解我說的“手把手”和“實打實”地教。“手把手”,說的是耐心、細心。理論家若走進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一節課(不要多,隻上一節),就會發現,小朋友並不都是想象中的天使。十分鍾之後(或許還要不了十分鍾),準得把某些理論家的鼻子氣歪!你教了多少遍了,有些小朋友還是把“左”讀成“右”,把“右”讀成“左”;你糾正多少次了,有的小朋友仍舊把“甜”寫成“甛”;你領讀了很多遍了,有的小朋友還是一詞一頓地讀書。教室裏還沒安靜五分鍾,右邊有人打起來了;你還沒製止住,左邊又有小朋友報告:“老師,他罵我!”……所以教低年級的老師,要耐心耐心再耐心,細心細心再細心!教低年級可是一門大學問。教高年級的學生就不要“手把手”教了嗎?要的。到了六年級,有的學生還需要手把手地教寫字,手把手地教朗讀,手把手地教寫作。
一次,我聽一位五年級的老師指導學生寫字,其中有一個“左右逢源”的成語。老師在黑板上一寫,我就知道她沒認真讀字帖。我走上講台,讓同學們認真觀察書上寫的這兩個字(書上的字都是楷體),然後請這位老師把這“左右”兩個楷體字放得大大的,投到屏幕上去。我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第一筆——橫有什麽不同。這一點撥,大家立刻發現“左”的一橫短,“右”的一橫長。這裏,如果老師不指點,許多人恐怕一輩子也不會注意的。
還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師備《掌聲》一課,這課有6個字要書寫。我說:“你先把這些字臨寫一遍。”(蘇教版小語教材凡要求寫的字,都是請書法家寫的。)寫完,我說:“‘班’字你沒寫好。你看看書上的‘班’字,當中這一豎撇,在哪兒起筆,在哪兒收筆?”他細心一看,原來,這一筆起筆要高,收筆要低。各位看官,寫字教學不手把手教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