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學名家談語文

語文教學的高質量從何而來[1]--以小學閱讀教學過程質量的改進為例

字體:16+-

張化萬

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至今已8年,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總體並沒有下降,相反還有所增加;各地教學展示課頻頻亮相,“亮點”不少,教師教學技藝似乎都不錯,可為什麽在大麵積教學質量檢測時,情況卻時常不理想?

是教學的條件不行嗎?當然不是。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投入,新課程標準的大力推行,大批高學曆教師的進入,還有現代兒童的認知水平及獲取信息渠道,與過去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

既然不是教學條件的問題,那麽我們就有必要關注語文教學的過程質量,它往往是影響教學結果至關重要的因素。反觀當下小學語文教學,其間有太多的雜音幹擾。語文課,特別是展示課,教師太急於獲得40分鍾內虛幻的教學完美,經常演繹出“戲劇化”的課堂**——過多的教學目標,過滿的教學內容,過度的人文意義挖掘,幾乎成了影響教學過程質量的“毒瘤”。

在小學中高段閱讀課堂中,具體表現為教師常常“偏重學生敏捷應答的細碎認識,無暇培養深刻全麵的思維品質;過度關注個體多元的過程認識,忽視聚焦文本的主流核心價值;隻重課堂群體的文本價值感悟,忽視每一個學生核心價值的獲取;企圖人文意義開掘一次到位,淡化、弱化學生思維和語言能力的培養。”

因而,要想獲取小學中高段語文教學的高質量結果,必須在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過程質量上加深思考。

[1] 張化萬:《語文教學的高質量從何而來——以小學閱讀教學過程質量的改進為例》,載《人民教育》,2009(1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