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
一、基本理念
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回眸如火如荼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我們不禁捫心自問:語文教師,究竟應該具有怎樣的教育理念?我以為,語文教學應該實現“四個走向”: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綜合,走向運用。
1.走向智慧。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指出:“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怪在哪兒?怪在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而當前的語文教學卻恰恰缺少了這些,學生不是越學越聰慧,反而越學越不知語文為何物。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語文教學應當“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這就是:“鮮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語言”“兒童的創造精神”。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張揚個性,允許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自主地評判選擇,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總之,語文教學理應讓學生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
2.走向生活。“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然而現時的語文教學恰恰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受“應試”的束縛,語文教學失去了生活實踐的情境和樂趣。再者,語文教學過程的“搬運”式操作,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脫離社會生活的需要。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語文教學應植根於現實生活,弘揚時代精神,繼承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吸納人類一切進步文化的營養,及時更新、調整、補充、重組有關教學內容,使語文教學充滿生活的氣息。語文教學作為母語教育,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和情境,引導學生將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現象與語言文字聯係起來,豐富語言素材,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實踐語文,培養學生“留心處處皆語文”的意識,讓語文成為學生的生活需要,使語文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