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問題似乎不用回答,但就是這“不用回答”的問題,卻出了不少問題。公開課雖然要老師們一起來聽,但也是要聽執教者怎樣上課。因此,公開課也是上給學生的,學生仍然是課堂的主人。然而有些教師卻真的忘記了這一點——他們的公開課,不是上給學生,而是上給評委、上給聽課的老師看的,因此難免滋生取悅觀眾的心理。他們不把課堂當作學生成長發展的聖地,而當成自己展示所謂個人才華的地方;不是關注學生是否有所獲得,而更多的是惦記自己講得是否“出彩”。這樣的課,有太多的個人功利色彩,於學生卻無實質的幫助。學生隻不過是老師表演的“道具”,最多是講課老師的陪襯或配角。這樣的課堂,看不到對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耐心細致的輔導,看不到學生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看到的是老師的歌舞書畫,或旁征博引、說古論今、口若懸河般的激昂演說;看不到老師循循善誘的指導,一字一句、一筆一畫的示範,看到的是旁若無人的自我陶醉,抑或是製作精美、音像俱佳的課件。這樣的課,隻能說是看似“精彩紛呈”,學生並無真正受益的“裝飾品”。為了讓聽課教師確有所獲,為了更好地發揮公開課的示範和研究價值,授課教師必須努力克服炫耀思想,實實在在地給學生上好每一節公開課。使自己的每一次登台,都能為教學改革做一點貢獻,使公開課更具生命活力,真正成為老師們喜愛的教學研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