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學名家談語文

語文課究竟是幹什麽的

字體:16+-

這個問題課程標準講得很明確,“三維目標”做了更具體的規定,這裏不再重複。在所有的學科裏,除語文外其他的學科,都是要學習語言的內容,隻有語文課是學習語言形式——語言本身的。因此,語文教材不是語文的知識體係,而是一篇篇的選文。每一篇選文隻是一個學習語言的例子。學生就是要憑借這一個個例子,來學習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規範並使自己的語言得到積累。學好了課文的語言文字,透徹地理解了文本內容,學會了文本的表達形式,形成了良好的語文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就自在其中了。但是這一切,都必須有一個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與過程。有些課堂,很少進行語言本身的推敲、揣摩和品味,而是圍繞文本內容,外加大量的補充“學習材料”,甚至不惜整堂課多媒體課件狂轟濫炸,過度渲染,張揚所謂人文性,說是要給學生以新時代的“心靈的洗禮”。然而,語文課的中心目的究竟是要學習語言,還是要上成品德修養課?這些老師顯然弄顛倒了。語言工具的訓練和其人文性的教益,是教學這一矛盾運動過程對立統一的整體。語言文字中已經蘊含了深刻活潑的情感和意趣,蘊含了廣博豐厚的文化積澱。學好了語言文字,學生自然就領悟和接受了其人文的熏陶和文化的營養,根本用不著脫離文本、脫離語言去搞什麽“心靈洗禮”。否則,除了增加課堂虛幻的觀賞性,沒有任何價值。難怪有人說,“新課改以來,人文性弄玄乎了,工具性弄模糊了”。真是一針見血地直指這類課堂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