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學名家談語文

打開內在“眼”

字體:16+-

觀察,將人的目光引向外在;發現,則將人的目光引向內在。

外部世界是相對固定和穩定的,而每個人對事物的內在感受,是個別的、獨特的,所謂冷暖自知。所以歌德說,作家除了有眼、耳、鼻、舌、身感官外,還有一種“內在感覺”。寫作,要將人的目光從紛亂的外在,引向沉慧的“內在感覺”。

人的內在,比外部世界更廣闊。關注你的內在世界,將會獲得一個更為廣闊的寫作世界。

“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絕不隻是詩意的描述。它是真實的存在。一個人,一刹那會產生960個念頭,一晝夜有多達13億個念頭。如果把一天的念頭捕捉住,能寫10萬本書!

你做過持續時間很長的夢嗎?科學已經證明,最長的夢,不會超過五秒。為什麽你會覺得夢很長?因為人意念的速度遠超過“光速”。剛想到“太陽”,就飛到太陽上去了;一想“銀河係”,就到達了銀河係……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念頭裏麵有那麽豐富的內容,有那麽迅速,快到讓你無法捕捉、辨識和記錄的瞬間。而寫作者,要修煉的正是捕捉內部世界那些稍縱即逝“念頭”的能力。

所以,寫作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有意識地削弱外在的感官刺激,注意內在心靈的活動。我對“觀察”的一大擔憂是,一天到晚強調要學生睜大眼睛、豎直耳朵,觀察外部世界,他們很容易被紛繁複雜的世界迷惑並迷惘,漸漸丟失了自我,聽不到自己內在聲音的召喚,也看不見了內在的自我世界。如果是這樣,他們能成為怎樣的人,又能寫出怎樣的文章?

作文是“自我表達”,這個“自我”,是“內在的自我”。不去關注守護、捕捉內在的世界,你永遠不會敏感;一個不敏感的人,永遠也進入不了寫作的境界。

孫紹振先生稱“心靈的發現”為“自我觀察”。他強調,“作家觀察的終點是人物的內心活動”;還說,這種觀察自我內部的感覺,是衡量一個作家有沒有才氣的重要分水嶺;“沒有一定的內部自我觀察,任何外部觀察都不可能深入”。我認為“發現”與“觀察”二者無法統一,因為將它們統在一起的結果,是給讀者、教師造成一種錯覺:作文教學最重要的還是“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