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學名家談語文

“發現”重於“觀察”[1]

字體:16+-

管建剛

別陷進“觀察”的泥潭裏不能自拔

很長時間裏,人們信奉“寫作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客觀的事物需要客觀的觀察,作文教學由此陷進“觀察”的泥潭裏不能自拔,認為隻要學會觀察,有了觀察方法,一定會有源源不斷的寫作材料、寫作內容。

天知道這是個怎樣的誤會。我看到水壺裏的水燒開了,壺上的蓋“噗噗噗”地動,看了一千次,我也沒看出個“瓦特”來。同樣,我的腦袋被蘋果砸了一萬次,即使砸出個腫脹的“牛頭”,也成不了牛頓……

有人說,觀察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那麽你如何解釋,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怎麽能夠成為舉世聞名的大作家?寫作內容的獲得真的是靠睜大眼睛、豎起耳朵觀察得來的嗎?

課堂上學生睜大那雙圓溜溜的眼睛,看了半天,說:“老師,我沒東西可寫啊。”為什麽沒東西可寫?因為沒有靈感,而所謂“靈感”,就是發現了別人沒發現的名堂。這“名堂”不是靠眼睛、耳朵能發現的,而是靠內在的心靈發現。作家是,牛頓和瓦特也是。

我很高興看到,“寫作是客觀事物的反映”的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人否定。相反,“寫作是客觀事物進入人的心靈的反應”的觀點,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對寫作而言,重要的不是進入你大腦的是什麽,而是進入大腦後的那些東西在你心靈的湖泊上激起怎樣的“浪花”。參觀世博館,走同樣的路線,看到、聽到的都差不多,那麽完全不同或有很大不同的是什麽?是心靈的反應,參觀後有人興奮,有人無聊,有人覺得無所謂,有人隨大流,有人覺得浪費時間,也有人覺得蠻有意思……

寫作最要緊的,是要寫出“不同”,陳詞濫調除了浪費紙張,沒有其他作用。寫作的“不同”是什麽,是心靈反應的不同,它們由寫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決定。在寫作中,重要的不是你看到了什麽,而是你看到的那些東西引發你內在的情感衝突、心潮起伏。外部的世界,至多是內在反應的一個“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