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學名家談語文

內容探討與語言體驗

字體:16+-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要使學生從中獲得啟發與教益,就須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為此,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問題討論的形式,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發表看法,或小組,或班級。這種形式無疑能活躍學生思維,培育合作精神,激勵創新意識,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用得恰當,有利於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設計怎樣的問題,要實現怎樣的目的。經常碰到的情況是:就課文內容設計幾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意圖在於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添教課的人文含量。以課文內容為切入口,組織問題討論,是學生學習語文、與作者對話的一種學習方式,無可非議。遺憾的是這種討論往往就內容談內容,脫離文本空談。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作者、編者多重對話的過程。學生要從作者的寫作意圖中感悟到什麽,體驗到什麽,一定要認真閱讀文本,認真理解語言,認真思考,也就是要認真與作者對話。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效地閱讀,不但要深入地與作者對話,而且還要與編者傾心交談,弄清楚選這篇課文的意圖,組合這個單元的意圖。因此,無論從教的角度,還是從學的角度,都要緊扣教材,以文本為依據。那種文本的內涵還未掌握,就延伸,就拓展,遠離文本去過度發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就會浮泛,語文的個性淡化了,乃至難以找到痕跡。

文本內容當然要探究,但內容是借助語言來表達的,因而,在探討內容的同時,必須咀嚼語言,推敲語言,品味語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學習任何課文,不管是怎樣的體裁,一般說來,師生至少有三個問題要把握:一是作者寫了什麽;二是作者怎樣寫的;三是作者為什麽這樣寫而不那樣寫。從思想內容到語言形式,從語言形式到思想內容,閱讀,思考,體驗,感悟,真正讀懂,把握真諦。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課文的內容和課文的語言不是兩塊皮,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豐富的感情,是借助精當、精彩、精妙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的;也隻有真正體會到文中語言文字的精湛,體會到它表現的魅力與魔力,感受到它站立在紙上與你交談,你才會真正觸摸到作者思想的深處、感情的深處,跨越時空,與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語文教學一定要正確把握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基本特點,展現語文教育的個性。語文課就是語文課,不是思想品德課,不是某種文化某種藝術的課。文本中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熏陶感染與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融為一體的,相互滲透的。離開文本中語言文字的具體運用,討論某些內容;不探究文本內容,卻醉心於語言文字排列組合的技巧,割裂開來,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都會造成閱讀中的殘缺,影響學生良好語感的形成和語文素養的全麵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