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學名家談語文

走向後現代的語文課程與教學[1]

字體:16+-

李海林

一、後現代語言觀與語文教育

後現代語言觀是後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語文課程與教學影響巨大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主客統一的“語言觀”

後現代語言觀的核心是“主客統一”。哲學家告訴我們:人類必須而且隻能用“語言”去理解“世界”和自己的“意識”,並用“語言”去表述對“世界”和自己的“意識”的理解;雖然“世界”在人的“意識”之外(世界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但“世界”卻在人的“語言”之中(人隻能在語言中表述世界和表達對世界的理解);“語言”既是人類“存在”的消極界限(語言之外的世界對人來說是存在著的無),“語言”又是人類“存在”的積極界限(世界在人的語言中變成屬人的世界);“語言”中凝聚著“思維與存在”“主觀和客觀”“主體與客體”的對立統一,因而也是消解主-客二元對立的文化結晶。[2]

1.語言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變化

在現代哲學視野裏,語言是世界的“代表”,是一種符號替代關係。在後現代哲學視野裏,伽達默爾說,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語言,世界隻有進入語言之中才成為“世界”;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哪裏有語言,哪裏才有世界。當然這不是說,語言之外沒有世界的獨立存在,而是說,世界必須進入語言才能向我們顯現出來,也就是說,世界必須進入語言才能表現為我們的世界,我們可以理解的存在隻有語言。

2.人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變化

在現代哲學視野裏,世界是人的認識對象。在後現代哲學視野裏,世界是相對人而存在的,沒有人的存在,也就無所謂世界的存在。所謂世界,即“在世之界”,它屬於“在世者”,沒有“在世者”的存在,也就無所謂“在世之界”。叔本華說:“一切的一切,凡已屬於和能屬於這世界的一切,都無可避免地帶有以主體為條件的性質,並且也僅僅隻是為主體而存在。主體就是世界的支柱,是一切現象,一切客體的一貫的、經常性的前提條件,凡是存在著的東西,都是對於主體的存在。”[3]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世界是自我的展開,人在理解世界的過程中理解了自身。“存在”就是最大的存在,也是最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