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學名家談語文

重視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與批判能力

字體:16+-

教師因循守舊地上課,是教育的不幸,也是他個人的不幸,因為教師的教學風格和個性的喪失,意味著他的教學生命的死亡。這更是學生的不幸,因為他們失去了接受最佳教育的機會,浪費了生命。教的思路“統一”導致僵化,反映到學的思路上,即意味著生存能力的衰弱與喪失。

由於長期不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一些學生的思想觀念也變得僵化保守。有的學生經過十幾年的語文學習,反而不習慣用自己的腦袋去想問題了。我見過一些學生,論學習成績,確實無可挑剔,可是論人文素質,實在是“精神白癡”。他們能直率地對教師說,“不考的就別講了”,“課外文學閱讀是浪費時間”;他們甚至能理直氣壯地把爺爺傳下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信條捧出來,作為拒絕文學閱讀的理由;有些高三學生,對陳舊的高考模式的狂熱擁護令人難以想象,因為高考成績有可能成為他們的一次輝煌——這樣的學生,最不能容納也最不看重教師的教學個性!

時下語文教師上課,通病是照本宣科,或是把才智全用在對課文字句的講解上,靠雕蟲小技度日。我認為,教師的視野不應隻局限在一篇課文、一本教參、一本東拚西湊應付檢查的教案上。當他走上講台的時候,就應當站在“人文的製高點”上,做到成竹在胸,視野廣闊。麵對花鳥魚蟲、風花雪月,他不但要考慮教出“美”,也應當想到要上得“大氣”。

教師的教學個性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人才觀、世界觀。學生想有一對會飛的翅膀,教師何嚐不是如此?有個性的教師會用自己的腦袋理解教材,並注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有自己的讀書方法,進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方法。綜觀曆史,獨特的個性是一切有成就者的基本特質,自然也應當是未來社會的人的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