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學名家談語文

關於語文教學的兩點思考[1]

字體:16+-

王棟生

課堂教學應當體現教學個性

課堂教學應當體現教學個性,還是課堂教學應當體現教師的教學個性,關於這一點,仍存在著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如同我們的教材體現了統一的教育意誌一樣,課堂教學也應當體現統一的意誌。一位教師,在他走上講台之後,就不應當再有“我”,他必須完成指令性的教學任務,他不但不應當發表個人的見解,而且他的教學法也必須服從統一的原則。

這種觀點,在“文革”時期是不需要解釋的,作為一種“迷信”,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也沒什麽人敢觸及;可是從人文角度看,從教學的實效看,從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看,從提高教師業務素養看,這種觀點卻是近於野蠻和愚昧的。

近年來,有機會看了一些同行的教案設計。很奇怪,這些教師年齡差距大,學曆有高低,性格各異,教學對象也不同,可是他們竟能備出一樣的課來,他們對複雜的問題卻有著同一種認識,甚至用同樣的語言去表述!在這裏,教師的作用被弱化了。我不是危言聳聽,如此下去,教師這一職業在未來有可能被機器所取代。

現在,我們越來越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個性,然而似乎很少聽到有人大力提倡教師的教學個性。教學個性體現著教師的獨立思考精神,體現著教師的學養。沒有教學個性,謂之教書匠,謂之“傳聲筒”——當然,有過那樣的時期,教師也往往以自己是“傳聲筒”而自得,最後則變得麻木了。一位教師的課沒有特色,沒有吸引學生的魅力,就如作家的創作沒有個性一樣。不同的是,你可以不讀這位作家的大作,但是一個學生卻不能不坐在課堂上接受文化教育,他甚至沒有選擇教師的權利!

教書與唱戲不同。教師不同於藝人,藝人為立足江湖,師承名角,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半步,連一個眼神、一個身段、一個動作、一句唱詞,都以“學得像”為最高境界,就連時下的通俗歌曲演唱,青年歌手往往才唱了兩三句,觀眾的掌聲就響起來了。為什麽?也是因為“像”——腔調像第一位唱這首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