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注意到,初、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都運用了“體驗”“感悟”和“揣摩”這樣的詞語,應該屬於中等層級。
一、體驗。什麽是閱讀體驗?主要指的是,學生要有原始閱讀和原始理解。原始閱讀就是初始閱讀,是第一次接受課文,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沒有幹擾因素。為什麽要強調閱讀體驗?因為隻有親身體驗的東西才有深刻印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該是閱讀體驗的主人。沒有親身體驗,學習就隔了一層。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不讓學生親自讀書,一上來就放錄音。學生聽了別人的朗讀後,就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影響,自覺或不自覺地去模仿,失掉了自己的原始閱讀和原始理解,所以,聽錄音這一環節最好安排在學生讀書之後,作為一種交流或鑒賞來聽。
閱讀體驗還應該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一個句子可以有多種讀法,每個人的感受不同,讀出來的味道就不一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所有的學生閱讀體驗的機會,讓他們互相交流,互相啟發,這樣的閱讀教學是充滿了無限樂趣的。
閱讀體驗還包括對情感的體驗。課文中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通過閱讀體驗出來。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情節、事物總會有自己的好惡感情,要讓學生自己說出來,這比教師不厭其詳地分析效果好得多。“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1]另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審美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審美體驗是一種綜合的心理活動,可以給學生帶來精神的愉悅。如果學生沒有閱讀體驗,也就不可能獲得審美體驗。
二、感悟。感悟是建立在閱讀體驗基礎之上的一種心理過程。學生對課文有了親身體驗後,就會產生感觸,就會有所覺悟,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認識到藝術上的巧妙之處,悟得了人生的真諦——這是課堂閱讀教學的一種境界。教學貴在讓學生自悟其道,比教師奉送答案強百倍。朱熹說過:“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涵泳”包括了體驗和感悟,“體察”就是體驗,目的就是獲得真正的理解和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