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兵
一、語文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語文人格教育
素質教育的實質是使受教育者能夠主動地將人類科學的、道德的、審美的、勞動的等方麵的文化成就,內化為自身較為全麵的素質,並使其發展成為一種生動活潑的過程,其核心是人格發展。語文素質涉及人的耳、目、口、手、體、腦、心:耳關係聽知能力,即從各種媒體,從人的各種表達中通過聽覺獲取信息的能力;目關係閱讀能力,即通過視覺獲取信息的能力;口關係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手關係通過手表達意念、輸出信息的能力,包括文章寫作、計算機操作能力;體關係通過表情、手勢、姿態表達思想的能力,即所謂體態語言;腦關係人的思維認知;而所謂心,即指人格。“耳、目”屬於汲取信息的能力;“口、手、體”屬於輸出信息、表達思想的能力;“腦、心”屬於人的發展。無論汲取信息,還是輸出信息,最終是為了發展人的思維認知結構,發展人的健康人格,前者是目的也是手段,後者是終極目的。有位教育家這樣說,教育的成果是全部知識遺忘之後所剩下的那些東西……這句話非常耐人尋味。筆者認為,語文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在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語文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語文人格教育。
二、什麽是語文人格教育
要回答什麽是語文人格教育,必須搞清楚什麽是人格,什麽是健康人格,什麽是人格教育。人格的概念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定義,同一領域也有多種定義,哲學、法學、倫理學、心理學、文藝學、社會學、教育學,都有各自的看法,都有各自的闡述。教育界與心理學界對“人格”的界定比較一致。定義種類雖多,但一般認為所謂人格是個人相對穩定的、比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總和。這些心理特征包括個人的能力、氣質、興趣、愛好傾向等,它們是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逐漸形成、鞏固的。也有人這樣定義:人格是個體在遺傳和環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實際的和潛在的影響個體行為的心理活動模式的總和,這兩種定義都強調了人格的可發展性、可塑性,說明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所謂健康人格,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結果。一般說來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統一,是理性、意誌、情感的統一,是人的個性朝著健康方向充分發展,從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健康人格就是理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人格是後天形成的,而不是先天形成的。健康人格形成過程是動力式過程,是主客體交互作用的過程,健康人格的實現必須依靠教育的培養。人格具有可塑性,這就表明了人格教育的可能性;人格具有高低之差,這就表明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所謂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主動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用心理學、教育學的方法,對正在成長的每一位正常的個體實施培養良好心理品質、促進人格健康發展的社會活動。人格教育是有其堅定的社會基礎的,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待教育活動,教育就是“社會化的過程”。個體社會化是指個體不斷適應社會的要求,在與社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通過學習和內化社會文化而勝任社會所期待、承擔的角色,並相應的發展人格的過程。人格教育正是強調通過培養人格健康、個性獨立、富有創造性的人來滿足社會需要,更好地推動社會進步。所謂語文人格教育是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結合語文知識傳授、語文能力培養,對學生實施人格教育的活動。這一活動是在語文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創設育人環境,在語文知識、語文技能習得的過程中,實現健康人格塑造。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豐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質兼美的語文教材比之其他教材有著得天獨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語文教學中的邏輯思維因素有助於優化學生人格中的認知結構;語文教學中的倫理道德因素有助於優化學生人格中的倫理結構;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因素有助於優化學生人格中的審美結構。確立強化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結合作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情感,讓學生參與閱讀規律的研究,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既是發展人的個性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自身的需要,離開了人的情意開發,語文能力的培養不可能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