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關注的焦點是教學反思,是教師對已經發生了的課程發展活動和教學行為的回溯性思考。因此,主要采用刺激回憶的方式收集教學反思的資料。刺激回憶的對象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研究者進入田野後,觀課後與教師的訪談。二是研究者在閱覽教師過往的反思筆記後,請教師通過回憶還原這些反思所針對活動的當時情境。因為美希學校規定每位老師每周要完成一篇教後記發布在校園網上交流,研究對象有數量不等的反思筆記。三是在與研究對象交談中提及的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但是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活動及其反思。因此,本研究主要通過深度訪談、觀察和文件收集等方法收集資料。
一、訪談
訪談就是訪問者與被訪問者之間就某些話題,主要通過言語所進行的你來我往的互動過程。根據被訪問者在交談過程中所能夠主動發起談話主題機會的不同,訪談可為分為結構性訪談、半結構訪談和無結構訪談。本研究在收集資料的初期,也就是先導研究期間(2005年6月)主要運用無結構的訪談,這樣做一方麵能夠比較開放地了解學校課程實施和教學專業發展的整體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選擇研究對象。另外,對被研究者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去了解被研究者過往工作和生活中的有意義的、關鍵事件。在正式的調查期間(2005年11~12月)主要是半結構訪談,比如在我所觀察的20節課後,與教師進行的訪談。
追問是訪談中的“法寶”,半結構和無結構訪談法的優勢就是能夠根據研究過程中的發現層層深入地探究“故事”背後的“故事”,對所聽到的事件不斷尋根問源。訪談的優勢表現在:通過訪談來探詢教師的內心世界,生活經曆以及耳聞目睹的事件,言說他們自己所關心的事情。本研究所關心的問題都是教師在特殊的背景中意義建構的過程,隻有從教師的視角,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意義。或者說,由訪問者和被訪問者共同建構對於教師來說真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