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概念作為教育的專門用語,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70年代以後以歐盟為中心,“教師教育”概念在世界各國逐漸被廣泛采用。相對於傳統“師範教育”,教師教育是統合了職前教育和在職教育的新概念,是教師培養和教師培訓的統稱。師範教育主要指職前的、終結性的教師培養。教師教育則涵蓋了教師培養和教師進修的職能,包含職前(preservice)、入職(inducation)和在職(inservice)三階段,特別重視教師的在職研修和培訓,強調終身的、持續性的教師發展過程。
《國際教育百科辭典》中將“教師教育”定義為:“教師教育或者說教師發展(Teacher education or Teacher development),可以從職前、入職和在職三方麵進行認識,這三方麵是連續的各部分。”[1]
日本1990年出版的《新教育學大辭典》指出,“作為養成教育(教員養成)和在職教育(教員研修)統合概念的‘教師教育’,可以說形成於60年代”,“從來都是傾向於將養成教育和在職教育、教員養成和教員研修進行分別認識。但是,隨著急劇的社會變化,教育內容的高難度化、多樣化,促進了學校作用的變化,國內外將兩者統合起來作為一個連續的整體來看待的認識也有了提高,而且不斷提高了對兩者各自作用的認識,從而形成了今天的教師教育概念”[2]。
從師範教育到教師教育的概念轉變,是一次認識上的飛躍。教師不再是一次性養成教育的最終產品,而是必須在終身學習理念的指導下持續研修的專業性職業,這是職業認識上的一種重要曆史轉變。隻是教師教育更加強調從外部製度層麵施加的連續性、一體化的在職培訓和研修。
[1] [日]今津孝次郎.變動社會的教師教育[M].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1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