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關鍵事件研究

一、現實的憂思:校本教研中教師的困境

字體:16+-

不管當前對新課程改革的實際成效如何評價,但其所堅持的理論基礎和倡導的理念還是值得褒揚的。課程結構體係的分解、課堂教學目標的三維化、教學內容從“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教學活動中對過程的重視、學生評價的多元化導向,都在傳遞著一個信號:學校和教師在不斷被賦予更大的教學自主權。然而,這樣做是有風險的。

快速的權力下移如果沒有校長和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步提升作保障,那隻會帶來無所適從,甚至混亂。新課程改革“成在教師,敗在校長”的總結就是最好的佐證。校本教研作為應對中小學教育工作者這一能力“短板”的策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在一些學校,校本教研的成效是令人失望的。一些模式更是被教師和其他批評者扣以應景式宣傳的“帽子”。對那些嚴謹地開展校本教研的學校來說,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沉重的工作壓力使他們難以對校本教研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工作之餘,很多教師更願意放鬆疲憊的身心,而不是參加學校各種效果欠佳的教研活動,然而,他們經常迫於管理製度的剛性或學校管理者的權威而不得不參加。可是,我們不能對教師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無限製地壓榨。對校本教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及其對教師專業發展促進作用的探討,除了要追求成效外,還必須堅持經濟的原則。遵循這一原則所進行的理論搜尋最終錨定在關鍵事件這一抓手上。

在教師專業成長的經曆中,選取關鍵事件作為校本教研的基礎,在以下兩方麵符合經濟的原則:一是對日常繁瑣的教學工作進行篩選,濾去“雜質”,提煉出更有價值的“精華”;二是關鍵事件源於教師的教學實踐,對此進行分析和研討更容易使參與者理解、體驗和深入挖掘其內涵。基於關鍵事件的校本教研活動去除了簡單的、機械重複的活動內容,使得研討活動更加鮮活、更加精煉、更有針對性,能夠節省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提高教師的參與熱情和自主性,從而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