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師職業道德

第二節 教學倫理的基本原則及主要內容02

字體:16+-

第四,問題的設計要給學生自由選擇和自由回答的權利,不能武斷地、強製性地要求學生必須作出某種回答。

第五,提出的問題必須照顧到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同學,能夠引起全體學生的積極思維,不能隻麵向個別同學提問。總之,教師提問時應該具體體現現代教學尊重每個學生的合法權益,公平、公正,利於全體學生健康發展等倫理精神[17]。

(2)教學節奏

教學節奏實際上與教學分量密切相關,雖然容易被忽視,卻對學生的認知、道德、情感發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潛移默化且長期的倫理熏陶功能。如果教師能夠控製好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能夠締造課堂教學的美感,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具體而言,教師在課堂上對教學節奏的控製需要符合如下規範:

第一,張弛有度。無論是教學內容的分配,還是教學方法的調適,都牽涉到緊張與放鬆的關係。教學節奏過於緊湊,不僅容易造成學生的緊張或畏難情緒,而且容易影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獨創性品質。而過於放鬆或緩慢,又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渙散,影響教學的效果及學生的思維發展。最合適的策略是保持“適度的緊張”,這是一種“動態的平衡”策略。

第二,起伏有致。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所謂“教學態勢”,這樣的態勢源於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所反映出的言傳身教的整體價值氛圍,以及教師對整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綜合掌控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狀態。心理學領域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如果學生長時間處於較高的情緒激動狀態,則會對其掌握較難的教學內容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根據不同學生注意力的分配情況,適時調整課堂氛圍及教學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