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成長基於課堂、紮根於教學,基於“備課、說課、上課、觀課、評課”的實踐活動,是教師專業發展最基本的載體和形式。
備課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第一步,是教師加強教學預見性和計劃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先決條件。說課是備課的理性提升的一種延續,把備課時的隱性思維展現出來。觀課是通過現場觀察,來了解教師的教學狀況和學生學習情況。觀課之後的評課,能幫助教師、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備課、說課、上課、觀課、評課,從教學的係列化活動和功能上看,都存在明顯的關聯性。
一、備課與說課的關係
備課與說課都是教師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教師教學和專業成長的“基礎工程”。兩者的區別在於:一是備課,尤其是傳統的備課,其功能指向是上課;說課是麵向同行教師,功能指向是教學技能的理性提升。二是備課的職能,從構思、資料準備到教案的形成,回答的是上課將做什麽、怎麽做等;而說課則是在備課的基礎上再上升為理性化認識,向同行或領導介紹有關課的理解、分析和設計,集中回答為什麽要這樣教、這樣做。
從兩者的關係上看,沒有備課的基礎,便難有說課的成功;沒有說課的理性梳理,備課與寫教案的行為,便會陷入“不知所以然”的窘境;有了備課後的說課,教師的教學行為便會有更堅實的理性支柱。
二、備課與上課的關係
特級教師斯霞說:“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隻有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備好課,才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備好課是教師教學活動走向良性循環的起步環節。上課是備課後的教學實踐延伸,精心備課,才可能有精彩的課堂。
其實,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很多,教師要上好課,備課隻是基礎,是預設,教師上課時還要有組織教學的能力,有麵對學生生成的靈感和現場的教育機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