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學及科學素養的含義
(一)科學
科學一詞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指“知識”“學問”。1893年康有為引進並使用“科學”一詞,隨後,嚴複在翻譯《天演論》和《原富》時,也使用“科學”這個詞語。此後,“科學”便在中國廣泛運用。蘇聯《大百科全書》中說:“科學是對現實世界規律的不斷深入認識的過程。”《中國大百科全書》把科學定義為“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係”。
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具有多重含義:①科學是對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理性認識;②科學是知識體係;③科學是一項社會實踐活動。
科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二)科學素養
對科學素養這個概念,國內外學者有不同看法。《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認為:“所謂有科學素養是指深諳進行個人決策,參與公民事務和文化事務,從事經濟生產所需的科學概念和科學過程。有科學素養還包括一些特定門類的能力。”我國《科學課程標準》(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2001)中,科學教育包括四個方麵: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2006年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中提出:“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概括起來,科學素養主要指必要的科學知識、科學的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我國中小學教師科學素養的現狀分析
2001年首都師範大學“小學教師科學素養的要求及培養方案研究”課題組,對北京市42所小學的1250名教師進行了科學素養問卷調查。2003年南京大學與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合作,對21個省、市、自治區的1737位小學科學教師(主要是城市教師)進行了“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的問卷調查。2006年遼寧省鞍山市鐵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劉謙對鞍山市九所參與“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後備人才培養的師訓計劃”實驗學校的439名中小學教師進行關於教師科學素養的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