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的人文素養概述
(一)教師的人文素養及意義
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指教師通過一定的方式,如自我學習、知識傳授、環境熏陶、社會實踐等,將人文文化的優秀成果逐步內化為自身的人格、氣質、學識和修養,成為相對穩定的內在精神品質和心理特征。教師人文素養的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即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它”不是什麽知識,卻是在知識的積澱中提煉出來的。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教師在語言、文學、哲學、繪畫、音樂、雕塑、建築、曆史等方麵的知識修養的綜合。
人文知識必須內化為人文精神,並表現為行為習慣,才能構成相對穩定的品質結構。即將人文知識轉化為人文素養。
提高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既是當前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新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培養學生健康人格以及創設良好學校文化的需要。
(二)提高教師人文素養的途徑和方法
影響教師人文素養的因素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麵:客觀因素主要是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及應試教育的束縛;主觀因素主要是教師自身疏於學習、知識麵狹窄、讀書的功利性太強等。因此,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人文素養,一方麵要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另一方麵就是教師自身的修煉和努力。
1.加強曆史與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辨證吸收傳統文化
曆史與傳統文化是數千年沉澱下來的精華,學習曆史與傳統文化,一方麵可以增加對曆史的了解、對文化的了解,豐富自己的知識麵;兩一方麵可以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增強民族凝聚力;另外,萬物的發展都有相通之處,數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人類數千年的思想和行為演變史,以史鑒今,可以提高教師的思想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