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置在教師教育教學中居於核心位置,直接影響著師資的培養質量。因此,教師教育的課程如何設置,向來為人們所重視。
從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現狀來看,其特點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並呈現出高度綜合的整體化趨勢。其高度綜合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一是學科之間相互滲透,不僅文理之間相互滲透,而且文科各學科之間和理科各學科之間也相互滲透。在近代科學高度分化基礎上造成的學科之間的絕對分明的界限現在變得越來越模糊。二是科學求助於多學科的合作來解決各種問題。例如社會環境問題,需要人們從人文社會科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科學等多學科多角度地進行綜合研究,才能真正解決。科學家們認為,21世紀是不同領域科技創造性融合的時代,各種不同領域發生共鳴和共振現象,隨時有可能發生爆炸性的衝擊波以及隨之而來的綜合效果。因此,世界各發達國家的教師教育在課程設置上,都將眾多反映科學、技術、文化等最新成果的內容設置到基礎課程中,旨在加強普通基礎課的地位。日本的基礎課程占總課程的37.7%,德國的基礎課程占總課程的33.3%,美國的基礎課程占總課程的40%[1]。此外,在教育專業課程上,也加重了比例。據統計,教育理論課占總學時的比例,英國為25%,德國為30%,法國為20%[2]。
中國教師教育的課程設置,一般分為三大塊: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教育專業課程。各課程之間的課時比例大致為,公共基礎課程占15%左右,學科專業課程占70%,教育專業課程占10%。與世界發達國家的教師教育課程相比,可以看出,中國教師教育的基礎教育課程比例太小,專業課程比例過大,且專業課程設置單一,內容太專,麵太窄,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經濟和科技文化的發展;教育類課程比例偏低,課程少,選擇餘地小,且內容陳舊,教育實習和實踐時數也不夠,與中學教育教學改革極不適應。因此,未來中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趨勢是強化教育課程,即加強三性:加強教育課程的綜合性,加強教育課程的開放性,加強教育課程的實踐性;優化基礎課程,即注重三個結合:核心課程與擴展課程結合,小型化課程與模塊化課程結合,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結合;深化專業課程,即堅持三個原則:少而精原則,博而通原則,學而用原則。此外,中國隨著高考製度的改革,3+X模式的逐步推行,也需要教師教育的課程朝綜合化的方向發展,以適應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綜合化、整體化以及人文及科技相互滲透。融合的趨勢,培養更多具有綜合素質、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