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
現代社會的各行各業,是現代社會科學、經濟發展所引起的社會分工的曆史產物。1893年,著名的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E.Durkheim,1858—1917)撰寫了他的博士論文《社會分工論》,專門研究社會分工和職業問題。從此,社會學家們開始研究專業的形成和特性,研究專業(專門職業)與職業(一般職業)的評判標準[1]。
西方社會按照專業的標準及專業化程度的高低,通常把社會諸行業(occupations)分為三類:一是專業性行業(professional occupations),如醫師、律師、工程師、牧師、教授和科學家等所從事的行業;二是半專業性(semiprofessional occupations)或準專業性行業(quasi-professional occupations),如護士、配藥、圖書管理等;三是非專業性行業(non-professional occupations),如藍領工人等。英語中僅把專業性行業從事的工作稱為“professions”,即專業,而農工商界的工作則稱為“trades”或“vocations”,即職業。
有學者認為,在漢語裏,習慣上把各行各業都稱作“職業”,而所謂“專業”多數情況下指的是大學係所或研究機構中學科的分類。但漢語中“專業”一詞也可以用在社會職能的分工上,其含義與“職業”有所不同:“職業”多指“謀生手段”,相當於英語中的“vocations”或“trades”;“專業”相當於英語中的“professions”,指稱那些對專門知識高度依賴,要求從業人員長期而廣泛的學術準備的工作[2]。
《現代漢語詞典》認為,專業一是指高等學校的一個係裏或中等專業學校裏,根據科學分工或生產部門的分工把學業分成的門類;二是指產業部門中根據產品生產的不同過程而分成的各業務部門。職業則是指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3]
事實上,關於“專業”概念,迄今為止,國內外尚無統一的界定。作為較早研究專業的社會學家,卡爾-桑德斯(Carr-Saunders,A.M.)認為:“所謂專業是指一群人在從事一種需要專門技術的職業。專業是一種需要特殊智力來培養和完成的職業,其目的在於提供專門性的服務。”[4]而日本學者石村善助則認為,所謂“專業”,是“通過特殊教育或訓練掌握了業經證實的認識(科學或高深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的特殊技能,從而按照來自非特定的大多數公民自發表達出來的每個委托者的具體要求,從事具體的服務工作,借以為全體社會利益效力的職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