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言,陶行知的偉大,不僅在於他在教育理論上的貢獻,更在於他以科學精神、創造精神和拚搏精神,從實驗中發現“教育之真理”“發古人所未發,明今人所未明”,真正實現了“知行合一”“行知並重”的人生理想。
(一)南京曉莊師範的生活教育實驗
近代以來,雖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激**,中國傳統教育開始向現代教育過渡,但因積弊已久,教育與生活、社會與學校相脫節的現象仍很嚴重。特別是鄉村教育,完全是照搬城市教育那一套,嚴重脫離鄉村實際,脫離農民生活。為了改變這種狀況。1926年,陶行知乘中國教育改進社下設鄉村教育研究部之機,聘請東南大學鄉村教育教授趙叔愚、金陵大學農業教授兼農場主任邵仲香為研究員,共同調查滬寧路沿線優良鄉村學校現狀,籌辦試驗鄉村師範,謀劃鄉村教育之改進。
陶行知認為,師範教育是“改造社會環境的一個重要方法”,並堅定地表示:“我從前曾經為師範教育努力,現在正是為師範教育努力,以後仍繼續為師範教育努力。”下決心“要籌募一百萬元基金,征集一百萬位同誌,提倡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1]。
根據這一思想,陶行知於1926年12月撰寫了《試驗鄉村師範學校答客問》一文,強調試驗鄉村師範學校的實驗性質,指出曉莊的實驗“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去開新的生路”。同時,《新教育評論》刊登出陶行知擬定的《中華教育改進社設立試驗鄉村師範學校第一院簡章草案》,對試驗鄉村師範學校的培養宗旨、目標、組織管理製度、學習科目、考試辦法等,作了明確規定。
1927年3月5日,陶行知用籌集的開辦費1萬元,常年經費1.2萬元,設備費5000元,購買南京神策門外小莊(後由陶行知改名曉莊)田園200畝、荒山10裏作為校址和農場。特約燕子磯小學和堯化門小學為第一、第二中心小學,並聘定呂鏡樓、楊效春、邵仲春、朱葆初等為指導員(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