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陶行知是把教育和生活畫等號,把教育原始化、低級化嗎?
“生活即教育”如果從字麵上講,當然是“生活就是教育”的意思。有人根據這一字麵上的意思,認為陶行知的這一主張,實際上是抹殺了教育同生活的區別,把兩者完全等同起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陶行知的確說過:“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在生活教育的觀點看來,它們是一個現象的兩個名稱。”[60]這是講生活與教育具有某種深刻的、內在的同一性或一致性,生活與教育經曆著同一過程,教育不能脫離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教育,而並非是把生活與教育簡單地等同起來,完全看成一碼事。
筆者認為,對於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原理(包括他的其他原理和思想),不能僅僅根據其字麵上的意思就下斷語,而應根據他當時提出、形成、實施這些主張的曆史條件、時代特點和他本人的論述作出全麵、準確、客觀的分析。前麵說過,在陶行知提出、形成和實施其教育主張之前,在人類社會教育發展史上,教育與生活的關係經曆了一個由融合到分離的過程。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學校教育便被剝削統治階級所壟斷,腦力勞動成了剝削階級的事情,隻有剝削階級的子弟才能入校學習,學校教育成為人們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而勞動人民子弟則被排斥在學校大門之外。勞動人民基本上還是通過父傳子、師帶徒的形式,在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中接受教育。在學校教育的教育內容上,主要傳授統治階級思想,學習統治者的治人之術幾乎與社會生活實際沒有什麽直接聯係。進入近代社會以後,中國的文化教育雖然在西方文化教育的猛烈衝擊下開始發生某些變化,但教育脫離人民、教育脫離生活的狀況,卻沒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正是針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傳統教育和洋化教育的這兩個根本弊端,同時又考慮到當時人民大眾接受教育的實際情況,陶行知才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