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信條:從“教師之父”陶行知談起
陶行知是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也是20世紀初產生的享譽世界的教育大師。他一生以教育為職業,站在教師的崗位上,把教育革新和社會改造結合起來,通過自己的教育工作和社會活動,推動了現代中國的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他的思想、學說、事業與人格,至今仍對當代中國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影響。他被國內外公認為現代中國“教師之父”,毛澤東更是譽之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是安徽省歙縣人,與胡適、陳獨秀等現代中國文化名人一道均出自東南文化之邦——徽州。陶行知原名文浚,初因信奉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易名知行,後因改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道理,後改名陶行知。陶氏出身清寒,自幼從事生產勞動,具有濃厚的平民意識,這為他日後成為一個“人民教育家”奠定了思想基礎。
陶行知六歲啟蒙,天資聰穎,後就讀於基督教內地會所辦的徽州“崇一學堂”,開始接受新式西方教育。中學畢業後,考入南京教會學校匯文書院(該校後與宏育書院合並,升格為金陵大學)。金陵大學畢業後,他於1914年秋遠赴美國留學,先後就讀於伊利諾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與後來活躍於中國政界、文教界的知名人物孫科、蔣夢麟、胡適等人同學,成為西方教育大師杜威的弟子,獲政治學碩士學位和都市學務總監資格,並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1917年秋應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之聘,回國任教育學專任教員,後又先後擔任南京高師和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教育科(相當於今日的教育學院)和教育係主任,從此開展了一係列教育改革,決心使全中國人民都受教育。
從1917年秋起,他先後參與組建新教育社、中華教育改進社、中華平民教育促進總會、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國難教育社、生活教育社等教育團體,創辦南京曉莊師範學校、浙江湘湖師範學校、上海山海工學團、香港業餘補習學校(後為中華專科學校,又稱中業學院)、重慶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等校,主編《新教育》《新教育評論》《鄉教眾訊》《生活教育》《戰時教育》《民主教育》等刊物,推行平民教育、鄉村教育、普及教育、國難教育、戰時教育、全麵教育、民主教育等運動,在20世紀20~40年代的中國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有聲有色的話劇,極大地衝擊了當時的教育界。他還在自己教育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批判地繼承中外古今多種教育學說(特別是杜威的教育學說),創造性地提出了其“生活教育學說”,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即知即傳”“小先生製”“手腦並用”,為中國教育思想寶庫留下了重要遺產。他的生活教育實踐與理論在海外(特別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等國),也有很大影響。他是現代中國一位享有世界聲譽的大教育家。